集体合同签订后应报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集体合同是指企业与职工代表进行的劳动关系协商,通过双方协商签订的文件,具有一定的约力和法律效力。集体合同签订后,需要报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报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确保集体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劳动行政部门是负责监和管理劳动关系的部门,其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可以对集体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其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报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对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权益都至关重要,而集体合同的签订是促进双方利益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可以避免不合理的集体合同内容导致的劳动纠纷,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再次,报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个体力量相对于企业来说较弱,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在缺乏法律保障和救济途径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权益很容易受损。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可以确保集体合同的内容合法律法规和职工权益的要求,从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最后,实例上,我们可以举一个企业与职工代表在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息假期、劳动条件等方面进行集体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后,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从而确保集体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集体合同签订后应报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有利于企业和职工双方的长远发展。
精彩评论

集体合同签订后如何生效 在一般情况下,集体合同想要生效,需要满足合同的生效条件。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第一条? 为规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行为,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制定本规定。

集体合同几日内生效劳动合同法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生效。

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在10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及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后15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日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对于集体合同的程序签订,相关法律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集体合同签订的流程主要是: 确定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 人,并确定1名首席代表。 进行集体协商。经集体协商后。

集体合同签订后,( )。A.合同即行生效B.自提交合同文本起五日,无异议的,合同生效C.自提交合同文本起十日,无异议的,合同生效D.自提交合同文本起十五日,无异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