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理解
引语:渎职是指公职人员不履行公务、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责使命在行使职权或工作岗位上做出不正当表现引起不良结果的表现。渎职刑事案件的特点是犯罪人员为公职人员故此必须严格适用法律依法惩治犯罪。
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问的解释及理解
渎职刑事案件是指公职人员在职务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责使命造成严重影响属于犯罪表现。对渎职刑事案件的定罪和量刑疑问我国法律做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下面就该类案件中出现的部分争议法律疑惑加以解释和理解。
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一)
一、 公务员是不是违法构成渎职?
从行政角度看,公务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这类自由裁量权存在一定限制,即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围内行使。 公务员在行使职权期间,若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超越了本身的职权围,就是违法行为,这类行为假若带有明显违法性,就属于渎职行为。
二、 渎职与职务侵占的区别?
职务侵占的主要犯罪行为是公职人员在职务活动中非法侵吞、占有公共财产或他人财物,而渎职是公职人员不履行公务、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责使命,在行使职权或工作岗位上做出不正当行为,引起不良结果。 渎职的犯罪行为和职务侵占的犯罪行为虽然都与公职人员有关,但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惑的解释(二)
三、怎么样认定渎职行为与非渎职行为的关系?
对于是不是构成渎职行为,必须分别从行政职能、工作职责和行为后续影响等方面实综合量。具体而言,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 行政职能,即对行政职权的规定和限制;
2. 工作职责,即工作的性质、任务和职责;
3. 行为影响,即对社会、个人的作用;
4. 职务侵占的情况和其他违法行为的程度,即是否与其他违法行为同时存在。
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惑的解释与适用
四、渎职认定时理应注重的事
在认定渎职行为时,理应注重下述几个方面:
1. 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是否存在明显的过错和过失行为;
2. 行为与工作职责相关,是否对工作职责有明显抵触或违背;
3. 行为后续影响的严重程度,同类行为引起的影响相比,行为是否具有特殊严重性和危害性;
4. 行为是否存在经济色彩,以及在职务上是否有损公意;
5. 行为动机是否恶劣,是否存在人身侵犯行为等。
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三)
五、渎职罪的量刑标准
渎职罪属于轻罪或是说普通刑事犯罪,处罚的数量、期限、宽度等要视行为情节和后续影响的严重程度、社会危害程度等意义实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刑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渎职罪的处罚标准为:
1. 轻微渎职罪:最高监禁3年或拘役,罚金不超过1万元;
2. 普通渎职罪:最高监禁5年罚金不超过1万元;
3. 严重渎职罪:最高监禁7年或有期刑,少则1年以上,罚金不超过5万元。
概括
渎职罪是指公职人员在职务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责使命,造成严重结果,属于犯罪行为。在适用渎职罪的量刑、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等疑问上需要综合考虑行政职能、工作职责、行为影响等方面因素。同时对于职务侵占、滥用职权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关系,也需要实认真评估和综合判断。通过依照法律法规对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依法惩治这类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