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抗诉的条件和程序
刑事案件抗诉的条件和程序
刑事案件抗诉是指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的一种诉讼方式。很多人认为被判决后就不能再申诉了,实际上,刑事案件抗诉是被告和他的辩护人在判决生效前对判决异议的一种法定救济措。那么,刑事案件抗诉有哪些条件和程序呢?
刑事案件抗诉的条件
1. 法定主体:刑事案件抗诉的主体包括被告、被害人、检察机关、辩护人等。
2. 抗诉标的:指刑事一审判决书的内容,抗诉的主要内容是请求对一审判决中的错误或者违法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和程序等方面提出异议,要求对原判决进行撤销、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3. 提起异议必须合法: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提出抗诉异议是合法律规定的,异议提出要合法律要求,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4. 抗诉所依据的规定和证据必须齐备,且证据必须合法、合规。
刑事案件抗诉的程序
1. 提交异议书:被告或其辩护人,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异议书,书面形式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启动审判程序。异议书需要说明申诉的理由,提出撤销、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具体请求,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立案审查: 上级法院应当审查被申诉案件的判决书、异议书、申请证据的证据材料、审查适用法律、审查判决书是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然后依法执行,判决或决定上诉案件。
3. 进行变更:经过上级法院审查,如判决未准确适用法律,出现事实上的错误,或者违反诉讼程序等缺陷,可以进行变更判决,启动上诉程序,发回最初审理庭、或下级法院重审。
4. 确认判决:如异议书不合法律规定或抗诉不成立,维持一审判决死刑、无期刑和未被释放的监禁,不再审理。如果二审结果判决维持原一审判决,及生效。
刑事案件抗诉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提高司法公正的一重要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申诉,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积极接受司法机关的审判结果。
精彩评论

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确有抗诉的必要性。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量刑,应当认为有抗诉必要。

刑事二审庭审程序抗诉的条件是什么 认为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确有抗诉的必要性。如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错误。导读:刑事案件抗诉的条件是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总之,刑事审判提起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结果不公正、判决结果违法、判决结果事实错误以及公益诉讼。这些条件旨在保护被告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有抗诉必要,依法提出抗诉: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质证即作为裁判的根据,导致裁判错误的。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抗诉的提起条件有:(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第一条 刑事抗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权。通过刑事抗诉纠正确有错误的本级裁判,是人民履行法律监职能的重要体现。加强刑事抗诉工作。《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了,刑事案件抗诉应具备的条件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