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民法典触犯规定,寻衅滋事民法典第几条
寻衅滋事是指通过言行、行为等方式故意挑衅、制造纷争,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民法典中,寻衅滋事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第二分编《人格权》的第七章《英雄、模、建设者和公益事业奖励》中,该章共有12条规定,其中第84条为寻衅滋事民法典中关于寻衅滋事的主要规定。
第84条规定了暴力行为及其后果的责任。以下是对该条的解读:
1. 暴力行为的定义:寻衅滋事民法典第84条规定,指的是以言辞、文字、姿势、动作、攻击性行为等方式,故意挑衅、辱骂、恐吓、殴打他人,造成纠纷、冲突、伤害等后果的行为。
2. 侵权行为的责任:根据第84条规定,进行寻衅滋事的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义务承担由此行为造成的一切后果。这包括对他人产生的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以及可能导致的财产损失等。
3. 法律救济:如果个人的言行、行为等造成了侵权行为,被侵权者有权依法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在寻衅滋事的行为中,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如果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相关法律机关也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 社会责任:寻衅滋事行为不仅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也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因此,个人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预防寻衅滋事:在预防寻衅滋事方面,个人应该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自我修养,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并在与他人交流时保持友善、尊重的态度。此外,社会应加大法律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形成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寻衅滋事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民法典第84条规定了寻衅滋事行为及其后果的责任,旨在保护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个人而言,应加强自我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