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债务管理办法最新规定及解读

1、概述

事业单位债务管理办法是指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主要,用于规事业单位债务管理的应收行业性法规。该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行,适用于全国所有事业单位的应付债务管理工作。

2、债务类型

事业单位债务包括一般债务和专债务。一般债务指事业单位以财物借贷、承担订购货物或服务等形式,与债权人之间发生的往来债务关系;专债务指事业单位为完成政府委托任务而发生的挂账债务关系,包括政府补助资金等。

3、债务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债务管理采取“谁审批、谁监管、谁追责”的管理制度原则,即谁审批债务、谁需要监管该债务、谁需要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

具体来说,债务管理需要分三个环节进行:债务申请、债务审批、债务执行。其中,债务申请阶,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实际需要和资金情况,提出合理的万元债务申请,同时进行资金保障和担保,确保债务安全;债务审批阶,相关行政机关需要对债务申请进行审批,审查借款方信用状况和经济实力等情况,确保债务安全;债务执行阶,借款方需要按照合同规定,按时履行偿还债务的组织义务。

4、债务风险防控

事业单位债务管理办法强调,债务风险防控是债务管理的目重要任务之一。具体措如下:

(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予以解决债务风险;

(2)加强对债务资金流向的款管理和监,防止债务滥用、挪用、流失等情况;

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的管理规定

(3)责令事业单位依法履行偿债义务,对拒不还款或违反合同约定的部门事业单位,采取法律措予以纠正;

(4)建立债务公示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债务的预算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

5、责任追究

事业单位债务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的统一内容和程序。对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违反债务管理规定,造成损失的负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律处分等不同程度的惩罚。

对于借款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合同约定,或者出现其他违法行为的行政事业单位情况,将追究债权人的法律责任。

总之,事业单位债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规事业单位债务管理行为,增强债务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猜您感兴趣的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