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两年诉讼时效规定及计算方法
债权两年诉讼时效规定及计算方法
债权诉讼时效是指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有效期限,过了该期限债权人就不能再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债务人的责任。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债权诉讼时效在诉讼程序中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债权诉讼时效的规定及其计算方法。
一、债权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也就是债权人在两年内要向法院起诉,才能获得效力。如果债权人在两年期限内没有向法院起诉,债权就会被认为有效期已经过期。
针对不同的债权,法律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1. 劳动报酬、劳务报酬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2. 船东、船舶供应商对船舶、船舶修理建造和租船费等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3. 医疗保健费用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除了以上特殊情况,其他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均为两年。
二、债权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1. 计算起点: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点是债权侵权行为结的时间,通常指债务人没有能够履行债务的那一天。
2. 特定债权计算方法:在一些特定情形下,诉讼时效的起点会有特殊规定:
(1)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在劳动关系解除、劳动权益未得到保障或者劳动报酬未支付之日起计算;
(2)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的,从债权产生之日起算,例如,从债权诞生之日起,如医院诊疗、火车站购票等。
3. 计算方法: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日期与截止日期作为整体来计算,时间以日历年为单位计算。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警惕“催帐耗房”。“催帐耗房”是指债权人以借助诉讼等手,达到一种以清偿债务为目的的过程。债权人正常起诉不等于“催帐耗房”,但法院对此也应提高警惕,以避免债权人滥用诉讼权利,导致房屋占用时间过长,影响社会效率。
2. 契约中的特殊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如果借款合同或其他契约的诉讼时效期间与法律规定不同,应以法律规定为准。如一些人通过免费“理财”等方式,诱导他人提供资金并签订协议,此种情景下,债权人可在自行约定约定期限内行使诉讼权利,但仍需与法律规定的适用相合。
3. 注意落实备忘录等证明材料。一旦债权人与债务人已经洽谈、达成债务清偿意向,但在诉讼时效期间还未到期,债权人建议先进行谈判,并尽可能制定备忘录或协议,以证实双方客观存在的意向,以便在以后的诉讼中能够得到认可和维护。
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