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回避的法律法规包括哪些?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
一、《刑事诉讼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以下人员在刑事案件中具有回避的规定:
1. 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可能影响其客观、公正行使职权的情形,如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直接参与过案件调查的,应当回避。
2. 辩护人:如辩护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兼任陪审员、鉴定人、被告人代理人或者翻译人员的,应当回避。
3. 鉴定人:如鉴定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对案件所涉领域有特殊关系的,应当回避。
4. 证人:如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对案件所涉领域有特殊关系的,可以被法庭裁定回避。
5. 翻译人员:如翻译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与涉案人员有严重矛盾,或者属于涉案人员、证人不懂外语或者外语水平达不到口译标准的,应当回避。
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相关条款,以下人员在办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案件时具有回避的规定:
1.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可能影响其客观、公正行使职权的情形,如与涉案公职人员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参与过相关事的决定的,应当回避。
2. 被处分公职人员:被处分公职人员对于自己的政务处分案件,有权要求办理该案件的公职人员回避;如果办理该案件的公职人员与被处分公职人员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应当回避。
三、《律师法》
根据《律师法》的相关条款,以下情况下的律师应当回避:
1.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律师行使职责的;
2.与对方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或者与对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
3.受委托人指使,办理违法犯罪案件或者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帮助的;
4.办理本人直接利益有关的案件;
5.其他应当回避的情形。
四、《人民警察法》
根据《人民警察法》的相关条款,以下情况下的人民警察应当回避:
1.属于对方当事人、控告人、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有利害关系的;
2.涉案人员恶意诬告、陷害他人的;
3.法律法规规定需回避的其他情形。
总结: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法律法规包括《刑事诉讼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律师法》、《人民警察法》等。这些法规针对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辩护人、鉴定人、证人、翻译人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处分公职人员、律师和人民警察等在刑事案件、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案件中可能存在的利害关系、亲属关系或其他关系,要求相关人员在具体案件中回避,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处理。
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