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的条件什么不同,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的条件的关系和区别
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是民法中两种常见的抵消方式。它们有着不同的条件和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区别。
一、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的概念和作用
1. 法定抵消:法定抵消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当债务人与债权人互相债务债权同时存在时,双方债务债权可以相互抵消。法定抵消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可以在实际清算中通过合法手实。它的作用是简化债权债务关系,减少实际债务金额,为双方当事人减轻还款负担,提高清算效率。
2. 约定抵消:约定抵消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一致,在合同中约定双方债务债权同时存在时可以相互抵消。约定抵消是合同约定的权利,必须由双方当事人自愿,经过合法程序达成。它的作用是方便双方当事人进行债务清算,提高清算的效率和灵活性。双方可以自由约定抵消的条件、方式和程序。
二、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的条件
1. 法定抵消的条件:
(1) 互相债务债权的存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存在互相债务债权的关系,即双方都是债务人和债权人;
(2) 债权债务的平:双方债权债务的金额应该相等或足以抵消;
(3) 债权债务的关联性:债务债权之间应当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同一种类的债权债务,或者具有相互对等的法律效力。
2. 约定抵消的条件:
(1) 自愿达成:债务人和债权人必须经过自愿的协商一致达成约定,不能强制抵消;
(2) 合同约定:约定抵消必须明确写入合同中,合同是双方约定抵消的依据;
(3) 抵消条件明确:约定抵消的条件、方式和程序等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遵循双方当事人自主约定的原则。
三、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的关系和区别
1. 关系: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都是为了解决债权债务的清算问题,都可以通过相互抵消的方式来减轻还款负担,提高清算效率。约定抵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定抵消进行补充和扩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为具体和灵活的约定。
2. 区别:
(1) 法定抵消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而约定抵消是合同约定的权利,具有相对性和协商性;
(2) 法定抵消只需要满足法定的条件,而约定抵消需要满足合同中的约定条件;
(3) 法定抵消适用于所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而约定抵消只适用于合同约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4) 法定抵消是一种法律规定的抵消方式,而约定抵消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自主约定的抵消方式。
综上所述,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在条件和作用上有所不同。法定抵消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是普适于所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抵消方式;而约定抵消是合同约定的权利,是相对于法定抵消来说更为具体和灵活的抵消方式。两种抵消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和协调,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精彩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评论